【世界播资讯】如何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教育部答记者问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重点项目
在如何做实学校科学教育方面,有关负责人表示,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意见》聚焦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重点项目,建立工作台账,排查指导。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和实验课规定动作,并拓展科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科学梦想。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课程教师供给。在专业培养、师资培训、岗位编制、评价机制等多个环节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员等队伍的建设。
(相关资料图)
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双向奔赴”
同时要做宽校外科学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国校外教育飞速发展,持续加强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优质校外场馆(所)建设。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也纷纷建立各类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极大丰富了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但是,也出现了资源分布散乱、质量良莠不齐、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意见》着重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盘点、精选、补充资源,全面动员相关单位,加强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资源的建设与开放,为校外教育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强化供需双方对接,明确要开展科学教育的时间和次数要求,让参与方式变“短期”为“常态”,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双向奔赴”。三是加强宣传介绍,加大对科学教育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让科学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家喻户晓,相关资源唾手可得,让爱科学、学科学成为社会风尚。
做好科学教育社会课堂阵地集群构建
海量社会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有序管理?有关负责人介绍,科学教育资源广泛分布在各个部门、领域、行业,经常出现资源重复建设、结构性缺项、供需双方缺乏精准对接等问题,致使资源浪费或无法有效利用。为此,在现有科学教育资源和工作机制基础上,将做好科学教育社会课堂阵地集群构建。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智能化管理,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科学教育”专题建设,搭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交流平台,以“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方式,集成全国各类科学教育资源。通过“菜单式”“自助型”等模式,实现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对接,进一步推广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利用效率。
安排建设“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等项目
对于如何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帮扶托底工作。在工作原则上,要求强化宏观调控,将各类项目和有形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关心帮扶指导。在硬件支持上,安排建设“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等项目。在资源供给上,明确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弥补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在社会动员上,部署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对口援建,尤其是与高精尖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提供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培训专业人员。
不能借科学和创新之名“一窝蜂”上项目
有关负责人还介绍,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与相关工作同向同行,有机衔接。一是与规范校外培训工作协同。引导科技类培训机构,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二是与科技类竞赛同向。引导孩子们不仅要参加竞赛,而且要培育“献身科学”精神,不断增进家国情怀。三是与“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高校科学营”各类英才计划统筹。不能借科学和创新之名“一窝蜂”上项目,要明确侧重,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四是与中高考改革同频。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加强实验考查,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既要统筹增效,又不能增负。
实施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 “‘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等一系列重点项目
为确保《意见》取得实效,将会着力建好长效机制,抓实抓细各项措施落地实施。要有组织,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合会议进行调度,组建专家团队,加强谋划指导和推动落实,确保进度有人管,问题有人答,难题有人帮。要有支持,广泛争取各类社会资助,加大对科学教育支持力度。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科普进万家行动”等一系列重点项目。要有对账交账,定期对青少年科学素质进行分析研判,公布相关结果,指导工作进度落后地区有针对性地改进,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大的突破性进展。
(总台央视记者 代钦夫)
关键词:
上一篇:《拆案:黎明将至》杀青 董璇谷嘉诚开启悬疑探案剧新篇|当前热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心推荐
- 去年京津冀工信部门推进签约570多项高端高新项目
-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增长迅速
- 1至2月河北省工业生产平稳开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 浙江绍兴15日0-21时新增41例确诊病例
- 沈阳大气优良天数达近5年来最好水平
- 辽宁实行市级政府集中监管 首站定点冷库加强疫情防控
- 辽宁省25个博士后团队冲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大营新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 全国首部涉及“非现场执法”的法规施行 浦东新区打造引领区数字化城市治理样板
- 杭州一封控小区完成第三轮核酸检测 前两轮检测均为阴性
- 集采未中选药品现在怎么样了?这组数据告诉你
- “海归”博士后王暾:专注灾害预警科技创新 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 福建宣判一起涉恶案件 10人犯罪团伙强迫交易、非法采矿获刑
-
中新网郑州12月15日电 (记者 韩章云)针对近日网友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康县支行员工夏某华吃空饷一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
-
中新网宿迁12月15日电 (记者 刘林)“房子干净又敞亮,社区漂亮又整洁。”15日,家住江苏宿迁牛角淹社区的袁有亮谈起新家,兴奋的心情
-
中新网通辽12月15日电 (记者 张林虎)1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公安局获悉,该局打掉一个帮助网络犯罪转账的“跑分团队
-
中新网安徽阜阳12月15日电 ( 成展鹏)12月15日,规划占地面积2500亩、投资总额75亿元的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内一片繁
-
中新网杭州12月15日电 (郭其钰 张益聪)从焦虑不安到互帮互助,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新城市广场B座里的257人经历了难忘的72小时
X 关闭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